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chinese >> 院系 >> 大气科学系 >> 本科生培养 >> 专业设置 >> 地球科学学院 2022招生简章-YJP-2022-03-23
来源:地球科学学院 | 作者:地球科学学院 | 发布日期:2023-03-07 10:44:36 
云 南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学 院
简介

博中bz网2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办校之初的矿冶系,现由大气科学系、地球物理系、区域与资源规划系、地理信息科学系、地质系、地球环境实验教学中心、云南省地理研究所、博中bz网2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拥有云南省示范实验教学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工程中心、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拥有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地质学5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大气科学、地理科学),云南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天文学、地质学),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大气科学),云南省省级品牌专业1个(大气科学),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办有大气科学菁英班、地球物理菁英班、地质学菁英班等本科精英人才培养改革教学班。学院拥有地理学和大气科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地质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环境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沉积学、水文地质学等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3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58人。学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教学质量好,自2000年以来,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究生升学率一直在全校位于前列,年均就业率接近100%,考研升学率平均达40-60%,菁英班考研升学率达90%以上,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获得学校表彰;学院在大理、丽江、昆明、玉溪、瑞丽、腾冲、元江、新平、楚雄等地建有21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学生在学期间可以多次到野外实习,学到扎实的野外专业工作技能。学院行业背景和特色鲜明,在气象、地震、国土、环保、城建、地质等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学院科研成果丰富,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出版教材和科研专著10余部;承担有大量的国家级、省部级和行业部门委托课题,教师科研经费充足。迄今为止,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6000余名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全国气象、地震、环保、地质、国土、城建、民航、高校、部队等部门和单位,许多已经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或高层管理人员。

 




     





  

 

                           招  生  专  业  简  介

 


大气科学专业

博中bz网2大气科学专业历史悠久,前身为1971年设立的气象学专业,近5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大气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大气科学系具有完整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大气科学本科专业,并有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2个硕士学位点和大气科学一级博士学位点。目前是西南地区唯一具有大气科学一级博士和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省级重点学科,同时也是云南省品牌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设有我国高校唯一的世界气象组织大气臭氧地面观测站,建有东南亚气候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物理实验室、大气环境实验室、大气环流数值模拟实验室、MODIS卫星地面站、气象实习台、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地球科学综合实验室和多个校内外实习基地(昆明、大理、玉溪、曲靖、楚雄等)。

       大气科学系具有专业性强,拼搏上进,生机勃勃的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5名。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云南省先进工作者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1名,云南省云岭学者1名,云岭青年人才1名,云南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1名,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名,云南省红云红河奖1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2 名;以及云南省科技厅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此外,还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气象局等单位的客座教授或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余名。

大气科学系全面开展低纬高原气候变化、大气环境与陆气相互作用、臭氧与低纬高原天气气候效应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区域响应、大气环境与陆气相互作用、臭氧与低纬高原天气气候效应等三个学科方向上具有鲜明特色,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近五年来,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承担国家“973”项目3项,主持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教材、学术著作7部,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2020年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

近十余年来,大气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和考研率均很高。许多应届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博中bz网2等单位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省市气象、环保、教育部门从事科研和气象业务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立志国防,成为了部队的技术骨干。近年来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在50%左右,在博中bz网2各专业中名列前茅。随着国家对大气科学人才需求量的稳定增大,本专业显示了良好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就业率也连续多年稳定在95%以上,绝大多数年份达到100%。

培养模式:目前大气科学专业设置有“菁英班”和“专业班”两类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菁英班”系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办学,从当年招录进校的大气科学及全校相关理科专业中选拔优秀学生,学校设立专项经费,单独制订培养方案,单独开班教学,实行更高的培养标准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培养工作与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完成。“菁英班”与“专业班”分别按照“理论基础型”和“应用基础型”两类模式培养。

培养目标:“菁英班”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较高外语水平及计算机能力,热爱大气科学研究,掌握大气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优秀本科人才,为学生毕业后在大气科学领域成为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提供继续深造的雄厚知识基础、现代研究能力和巨大发展潜力;“专业班”培养具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能熟练应用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分析研究气象业务问题,具备从事现代气象主要业务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环境科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基础力学、理论力学、流体力学、大学化学、大气动力学基础、计算方法、数值天气预报、现代气象观测、大气物理学、天气学、气象统计预报、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等。

就业方向:加大“菁英班”推免研究生比例,取得推免资格的学生可以推荐录取到博中bz网2、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或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继续深造。

毕业生主要在各省市气象、环保、民航、教育部门从事大气科学领域的科研和气象业务工作,也可以到部队从事气象预报等相关工作。

就业情况:近三年来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均接近100%;平均升学率高达50%,其中70%学生进入中科院和一流高校就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毕业生中,超70%进入气象局、机场和环保局等单位从事与大气科学领域密切相关的工作。最新一期《用人单位对博中bz网2大气科学系本科毕业生评价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满意度为95%,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对专业工作具有较高的胜任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对本专业毕业生整体质量评分较高,其中“业务素质”最高(91分), “思想品德”(89分)和“敬业精神”(89分)其次。

大气科学菁英班培养情况简介:以科教相长的教学理念,学研结合的教学方法,大气科学系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深度协同共育菁英班,旨在培育大气科学菁英人才,为国家大气科学领域研究的未来领军及拔尖人才打下战略储备基础。菁英班单列培养方案,实行小班化教学,配备双方教授、杰青团队授课,实行前三年在云大、第四年在大气所的“3+1”联培模式。大气所配合开拓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包括大气所导师开设导论课程;低年级参加大气所科学暑期学校;高年级实行学校大气所双导师制;以及大四在大气所完成毕业论文。菁英班培养成果显著。菁英班平均成绩约85分/课;80%以上菁英班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0%以上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奖; 14级、15级、16级菁英班85%、90%、93%的学生成功升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大气科学专业成果

大气科学系教师多人获得教学比赛奖项。近几年,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三等奖1人,教育报大气科学专业类指导委员会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三等奖2人,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博中bz网2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3人。云南省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人,云南省数学建模优秀指导教师3人。

教学成果显著。大气科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线下“金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入选校级卓越课程1门、优秀课程6门。2门课建设慕课,3门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1门课运用虚拟仿真实验,2门课完成双语课程认证。2门课获批省级教改项目,多门课程获得校级教改项目。近五年,出版参考教材2部。2020年,菁英班教学成果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21年获云南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获首届全国大气科学类专业大学生天气分析预报技能大赛团体奖三等奖


本科学生综合能力突出,各项成果丰硕。近五年,本科生获批10项国家级、10项省级、10余项校级大创项目;累计获得全国大气科学类专业大学生天气分析预报技术大赛团体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气象科普创意大赛二等奖2项;数学建模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F奖1项M奖1项H奖5项,ASC超算二等奖2项,数学竞赛全国三等奖1项,及各类省级竞赛奖项130余项。本科生参与发表SCI论文8篇、核心论文1篇。2014-2018级菁英班均获得校级优秀班级荣誉称号。2014、2015、2017、2018级菁英班均获得省级优秀班级荣誉称号。高年级菁英班90%以上学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的学科竞赛奖励。


大气科学系气候组标志型成果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交界面的位置和三维结构(引自An index for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科研成果突出,逐步实现国际化。博中bz网2大气科学学科具有稳定成体系的学科方向,研究成果丰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被国际国内知名科学家引述。2020年度,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新增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1项。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国际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并多次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其中包括1次国际暑期培训班。


国际暑期培训班秦大河院士致辞以及优秀学员颁奖

 

 

招生联系人:

蔡老师,18087248082,招生咨询QQ群:776015153

地球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网址:/yx/dqkxx.htm

 

 

地球物理学专业

博中bz网2于1975年设立地球物理系,是继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后开办的培养地球物理学专业人才的211及双一流高校。本专业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科学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着力于发展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培养模式,自建系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地球物理领域的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专业于2000年取得固体地球物理学硕士学位授权;2007年与中国地震局签订协议,开展了局校之间的全面合作;2010年获得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5年获得地球内部物理二级博士学位授权;2018年与云南省地震局签署省局校合作协议;2019年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共建“地球物理学菁英班”,开启了校院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地球物理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2人,包括4位教授、10位副教授和8位讲师,其中包括4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位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位中科院院士为本专业校外名师;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云南省地震局等单位的客座教授与兼职硕士生导师10余名。

近五年来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学术论文60篇;主持及承担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40余项,“973”子项专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5项。在服务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方面,本专业教师发挥专业特色与优势,积极投入国家防震减灾工作,如:为云南省第一高楼—昆明南亚之门(高度350米)做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昆明市呈贡新区做2期地震小区划工作,承担了云南省的高速公路隧道超前探测、铁路隧道施工质量检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地球物理学专业建立了数字化地震实验室、地磁与地电、超声模型、重力实验室,配备了24道数字地震仪,宽频数字地震仪、数字化高密度电法仪、超声波探测仪、高性能计算机集群、GPS北斗电离层闪烁与TEC监测仪;探地雷达、以及隧道工程超前探测仪等大型工程检测系统等多个教学科研设备正在立项建设中。

地球物理系面向本科生设有丰富的奖励机制与制度,除了校级、国家级相关的奖助学金体系外,还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刘光鼎院士基金会分别在本系设立的地学攀登奖和刘光鼎地球物理奖、由南方地球物理公司设立的南方地球物理奖以及其他各类社会企业奖助项目。

培养模式:

地球物理学专业本科设置“专业班”和“菁英班” 两类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菁英班”系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办学,从当年招录进校的地球物理学及全校相关理科专业中选拔优秀学生,单独制订培养方案,双方配备优质资源独立开班授课,实行前三年博中bz网2校内学习、第四年到中科院进行科研实践的“3+1”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专业班”以培养具有全面地球物理学知识的优秀综合型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具备地球物理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宽广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适应地球物理部门工作的专业人才,同时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研究生输送本科人才。

“菁英班”以培养未来有志于地球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创新与研究为主的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地球物理专业知识、较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热爱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优秀本科人才,旨在为国家培养地球科学领域未来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打下坚实基础。  

主干学科:地球物理学、物理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干课程:地震学、地电学、地磁学、重力学、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观测、岩石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地震数字信号处理、地震勘探原理、理论力学、电磁学、普通地质学、弹性力学、电动力学等。

就业及继续深造:在博中bz网2各专业中,本专业的考研率和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前茅。近三年年终就业率分别为100%、97%和100%,近三年毕业生升学率平均为45%以上,其中80%学生考取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地震局等国内一流院所继续攻读研究生。“菁英班”加大推免研究生比例,取得推免资格的学生可以优先推荐到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博中bz网2或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继续深造。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一般为国家事业单位录用,主要在各省、市地震局、防震减灾局从事科研和业务工作,部分毕业生到各省的水电、交通勘测设计院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各级地震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联系方式:解老师(电话:15198972728,QQ:66571641)

李老师(电话:13708807996,QQ:232763695)

学院网址:/index.htm

 

地球物理学专业成果

地球物理学专业重点建设了4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中国地震局滇西实验场(大理)、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腾冲)、云南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衙分公司(鹤庆)、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地热队(滇西南地灾应急防治中心)(腾冲);与中国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重庆市地震局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实习实践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本科生专业实践教育工作的发展。

多项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1门课获批省级一流课程,5门课获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门课完成双语课程建设,2门课获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发表数篇教学研究论文。

丰硕的学生获奖成果:近五年,全系教师指导学生共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多达二十余次,主要包括:第五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中分别获(固体地球物理类)国家级二等奖1项和(重磁电勘探类)国家级三等奖1项;第四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 获国际级二等奖二项、S奖各三项;亚太地区大学生APMCM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级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一项、省级二等奖一项,省级三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国家级三等奖一项、省级一等奖两项、省级三等奖三项;华夏杯全国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一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获优秀奖八项;全国高校创新英语挑战赛获优秀奖一项;"外研社·国才杯" 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校级三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大赛获校级优秀奖两项;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校级铜奖两项;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校级银奖一项、铜奖一项。

 

地球物理学专业部分学生获奖证书

 

高产的科学研究成果:近三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论文6篇;本专业系师生共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SCI收录) 三十余篇,其中Nature Index等高水平论文5篇;主持承担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促进了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图片及宣传照片

地球物理学专业

 

1:“地球物理学菁英班”签约仪式。


 

22019年博中bz网2地球物理学专业学生参加第五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


3:优秀毕业生获得军功章

 

4:地球物理专业学生在云南大理滇西实验场(左)和腾冲热海(右)实习。

   

5: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孙和平院士做东陆高端学术论坛报告

 

 

 

地理科学专业

 

(1)基本情况

专业简介:本专业为地理学下属地理科学专业(非师范类),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专职教师47人,其中教授级12人,副教授级25人,博士以上学位39人。师资队伍中有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地理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云南省级人才18人,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设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培养目标:专业立足社会发展对地理科学人才的需求,奉行“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办学理念,培养具备扎实地理学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立足云南,辐射两亚,能够分析和解决跨境地理环境等复杂问题、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理学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历史沿革: 1986年始创“地理师范”专业,历经“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分设“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阶段,2003年获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评云南省级特色学科,2018年整合力量,成立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同年获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成“本-硕-博”一体化地理科学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特色优势:学科基础雄厚,教学平台支撑有力,实践教学特色鲜明,有2900余万元实验室仪器设备以及10余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占总学分40%;学科支撑专业、科研反哺教学效果明显,在跨境河流水文地理与资源管理、喀斯特环境及地表过程及其衍生的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领域优势明显,是立足云南、辐射东南亚、服务“一带一路”合作的优势学科,具有教研结合优势。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干课程:地理科学概论、全球变化、人文地理学、地质与地貌学、气象气候与水文学、经济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与植被生态、资源环境科学概论、自然资源学、土地资源学、城乡规划原理、区域分析方法、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并分“环境变化与自然资源管理”、“区域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两个培养方向分别开设系统的选修课程。

就业方向:自然资源、城乡建设与管理、文化和旅游、民族事务管理、生态环境、测绘信息、水利水务、农业与农村发展、应急管理等部门、城乡规划设计单位、决策咨询机构、土地评估机构、各类自然资源管理机构、科研院所、教育和培训机构、其它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2)成果简介

近5年本专业教师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80余项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超1000万,近3年两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丰富。近3年本科教学成果丰硕,出版4本专业教材,2本野外实习指导书,尚有多本教材待出版,2020年《自然地理学》课程获国家一流课程(线下一流)建设。学生在数学建模大赛、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奖累累,近3年,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奖项4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获奖8项,省级4项,国家级专业竞赛获奖2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省级5项。

(3)就业情况简介

近五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在85%以上,年终就业率基本达到100%。升学率达30%左右,2021年有超过45%的学生升学就读研究生。超过20%的学生前往与专业相关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就职,其余学生多在相关行业公司、企业任职。就业与专业定位相契合。从就业单位反馈来看,本专业毕业生工作踏实、专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工作后能胜任岗位,部分同学较快受到重用,迅速得到提拔。对就读研究生的同学,接收单位多认为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综合能力较强,深受各研究生导师欢迎。

专业就业选择面广且就业环境好,工作岗位基本落实在各地的市区。国内诸多985高校及科研院所十分乐意接收本专业学生继续深造,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也与专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云南省地矿测绘院、云南高阳科技有限公司、昆明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麦普有限公司等单位每年都来我专业批量招募实习生与员工。

(4)招生联系人:曹老师(电话:13272729225,QQ:497297927)

周老师(电话:19988152081,QQ:657346257)

学院网址:

 

专业图片及宣传照片


野外实习-自然地理



野外实习-人文地理

 

  

           

师生前往孟加拉大学交流



    

科研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专业简介:地理信息科学(GIS)是集地理学、测绘学、遥感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博中bz网2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于2001年正式开始招生,2005年成立地理信息系统系,2006年获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6年获得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于2017年加入了博中bz网2双一流学科群的建设中。地理信息科学系充分发挥了地球科学学院学科综合、交叉的优势,主要学科方向既包括了以地图学、遥感、测绘等领域为重点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方向,也包括以空间数据处理、二次开发、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为核心的GIS技术应用方向。

本专业拥有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富有学术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本专业全职教师15人,高级职称12人(80%),具有博士学位11人(73%),50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73%),具有海外经历2人,昆明市学术与科技带头人2人。高级职称教师100%承担本科教学工作,61%专业核心课程由高级职称教师承担,并已形成稳定的教学团队,曾获得“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二等奖”和2次“博中bz网2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专业建有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导航与遥感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并拥有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一带一路”云南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云南省地球环境实验教学中心等省部级教学研究平台。同时,发挥专业应用特色优势,与16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实习基地以及“产学研”合作基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与同处于西南地区、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UNT),就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特色课程(激光雷达数据处理)等进行了合作,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生近5年参加国内外数学建模大赛、全国GIS应用技能、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获各类奖项43项,其中国家级20余项。学生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创新实验项目11项,校院两级项目80余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CSSCI收录17篇。

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地区遍布全国,行业包括国土资源、电力、生态、环境、城乡规划、教育等多个领域。考研升学率在30%以上,升入院校98%为211及以上层次学校。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的理论基础、计算机处理与信息提取、系统设计集成与空间分析技术,了解3S领域的前沿问题、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接受系统的科学思维和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对资源、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实现空间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结合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学制:四年

 

学位类别:理学学士

 

主干课程:地图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导论、数据结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GIS空间分析、数据库原理、C#程序设计语言、GIS二次开发、智能地理信息服务3S综合实习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本专业的科研、教学工作;也可在城市、区域、资源、农林业、环境、交通、人口、土地、房产、公安、国防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教学及学生竞赛获奖


     

 

丰富多彩的实习实训 


完备的实验条件


招生QQ群:953979033

博中bz网2地理信息科学网址:

http://www.srees.yunu.edu.cn/yx/dlxxkxxl.htm


           
     

 

 

地质学专业

博中bz网2地质学专业前身是在博中bz网2建校之初1925年就设有的矿冶系。后经五十年代院系调整,矿治系独立成其他专业院校的相关专业,如现今的昆明理工大学、长沙矿业学院等。2008年为适应国家加强地质工作要求,地质学专业单独恢复重建为地质学系。现设有地质学本科专业、地质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环境地质学二级硕士学位点。2009年正式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地质学专业本科生,2016年招收环境地质学硕士研究生,2016年12月获准建设地质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8年获批培育地质学一级博士点,2019年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开办地质学“菁英班”,2019年招收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
    目前本专业有专任教师48人,教授16人,博导11人,副教授10人。其中,长江学者1人、国家万人领军人才1人、杰青1人、国家青年千人2人、优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 2人,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云南省青年千人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2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人、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1人、3人入选博中bz网2“青年英才培育计划”和7人入选博中bz网2“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地质学专业已经在前寒武纪早期生命、造山带与岩浆作用和中低温热液矿床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和特色。本专业已建成省部级科研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共五个,包括教育部“云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自然资源部“三江成矿作用及资源勘查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地球系统科学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高校国产高分卫星遥感地质工程研究中心”。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0余项,总经费9000余万元。发表本领域高水平科研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4篇,包括2篇《Nature》和2篇《PNAS》。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依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高校工程中心和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建设地质学菁英班,坚持“以本为本”的办学理念,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双导师制的培养理念,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大学生竞赛,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培养。毕业生中多考入了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省市地矿、地震、国土、建筑、地质工程、教育部门从事科研和业务工作等。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培养目标:地质学专业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全力推进协同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构建“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基础厚、素养高、能力强、潜力大、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主干学科:地质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干课程:理论课程包括地质学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与造岩矿物、岩浆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史学、地球化学。实验(实践)课程包括地质认识实习、测量与地质填图实习、地质综合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地质学基础实验、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岩浆岩石学实验、沉积岩石学实验、变质岩石学实验、构造地质学实验、古生物学及地史学实验、矿床学实验、测量学基础实验、地球物理学基础实验、常用地学软件应用、遥感地质学实验、矿产勘查学实验、现代岩矿分析测试技术、矿石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主要课程实验和实践性实习。课程实验包括:地球科学概论实验、普通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实验、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沉积岩石学实验、岩浆岩石学实验、变质岩石学实验、构造地质学实验、古生物学与地史学实验;实践性实习主要包括: 大一大理-腾冲地质认识实习,大二武定地质填图实习,大三科研生产综合实习,大四毕业论文专项训练。


大理-腾冲地质学认识实习



武定地质填图实习测量地质剖面


实验平台条件:已建成普通地质实验室、地质标本陈列室、矿物学实验室、岩石学实验室、显微镜实验室、矿床学实验室、构造地质学实验室、古生物学与地史学实验室、遥感地质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室,完全可满足本专业所有实验课程体系要求。2010年以来,陆续购置了透反一体偏光显微镜(点播版)、体视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及岩石切割机、磨片机、抛光机、研究级显微镜、微区取样仪、冷热台、高温热台等现代地质分析仪器设备,建设了岩矿测试分析实验室、流体地球化学实验室、激光拉曼实验室、第四纪测年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

实习基地:已与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衙分公司、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滇西南地灾应急防治中心)、云南腾冲火山热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九乡风景区管理局(宜良九乡风景区)、贵州省地矿局物化院(109地质大队)等省内外多家地质相关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签订了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实习基地遍布云南著名旅游景区,包括石林、九乡、大理、丽江、腾冲、玉溪等地,以及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等地。

专业奖学金:2008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博中bz网2地学攀登奖学金,2015年昆明南方地球物理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设立了博中bz网2南方地球物理奖学金,用于专门奖励地球物理学专业和地质学专业的优秀学生。

 

地质学菁英班

博中bz网2地质学“菁英班”系博中bz网2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办学,从当年招录进校的全校理科专业范围中选拔优秀学生,单独制订培养方案,实行更高的培养标准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培养工作由博中bz网2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完成。“菁英班”按照“理论基础型”模式培养,加大推免研究生比例,旨在培养优秀的研究生生源。

为适应国家建设双一流高校及“六卓越一拔尖”等高校培养质量提升工程要求,弘扬精英教育的优良传统,共享校院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的双向交流与协同育人,加强双方的全面合作,博中bz网2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自2019年起联合开设博中bz网2地质学本科“菁英班”。博中bz网2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菁英班”量身定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课程体系和相应的科研训练体系,旨在培养优秀的研究生生源。

博中bz网2配备高水平教授团队为“菁英班”开设课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也选派优秀科学家参与“菁英班”本科生全程培养和教学活动,总体实行博中bz网2三年专业学习+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一年科研学习的培养模式。“菁英班”在学习方面采取学研结合、双方联合培养、联合配备指导老师的“双导师制”的方式。学校有计划地选送学生参加双方举办的学术会议和专题讨论班,派遣学生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参加科研实践及实习活动。

 

地质学专业成果

 

地质学系教师多人获得教学比赛奖项。近五年,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三等奖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指导委员会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人,博中bz网2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1人,优秀奖1人,博中bz网2教学成果奖1项。1门课程入选云南省一流本科课程,获批4项教改项目,3门课建设慕课,1项校级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校级重点教改项目,取得了富有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发表教改论文十余篇。

本科学生综合能力突出。本科生获批1项国家级,2项省级,10余项校级大创项目。第五届全国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二等奖2项,优秀奖1项及优秀组织奖1项,获数学建模省级一等奖1项,“挑战杯”博中bz网2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竞赛优胜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省级优胜奖1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奖3项。本科生参与发表论文3篇。每年秋季由大三学生组织有“我和石头有个约会”特色活动,受到了全校广大师生及云南省地质学会的广泛好评;每年暑期与云南省科技厅协作,由地质学专业教师带队指导澳门科技局组织的“澳门中学生地学夏令营”。

 

获第五届全国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二等奖及优秀奖


“我和石头有个约会”特色活动


带领澳门中学生地学夏令营同学们参观澄江帽天山动物化石群博物馆


科研成果突出。近五年来,地质学专业教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贵州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面上、地区和青年)等科研项目4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6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重大专项1项,云南省科技厅-博中bz网2联合基金项目3项以及多项国家地质调查遥感地质调查专项和社会服务项目。总的科研经费达3000余万元。发表论文SCI论文30篇,其中JCR 2区以上12篇,获省部级奖2项,其中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19年在国际权威地学期刊“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上组织Sanjiang Tethys专辑1部,2020年正在国际地学期刊“Remote Sensing”上组织Advanced Remote Sensing in Geoscience专辑1部。

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2019年地质学系与云南省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部昆明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共建“自然资源部三江成矿作用及勘查利用重点实验室”。拥有博中bz网2地球环境实验教学中心、云南省高校国产高分卫星遥感地质工程研究中心、博中bz网2地质研究所、博中bz网2遥感地质研究中心和云南省高校关键矿产成矿学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拥有自然资源部颁发的遥感地质调查甲级资质。博中bz网2在部重点实验室下增设“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研究室。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地质学系近年重点推进了与缅甸曼德勒大学地质学系的合作与交流。2018年与曼德勒大学地质学系在昆明举办学术交流与培训,地质学系的教师及外聘专家为曼德勒大学地质学系教师4人、学生6人提供了为期三天的岩矿鉴定、遥感地质、激光拉曼流体包裹体测试等相关地质技术培训;共同拜访了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所、云南驰宏锌锗有限公司,开展了小江断裂带和会泽铅锌矿区野外考察,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学术探讨。2019年地质学系教师前往缅甸曼德勒大学,双方举办了了学术报告交流与讨论会,并共同前往曼德勒周边实皆地层,德贝金矿区,色布塘铜,铅-锡和重晶石矿及北掸邦和曼德勒省缅甸古生代地层露头等开展了野外踏勘工作。


地质学系与曼德勒大学地质学系举办学术交流与培训


地质学系教师于缅甸会见曼德勒大学校长


地质学系教师参加曼德勒周边野外踏勘

 

 

地质学专业就业情况

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历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考研升学率较高,可达44-62%左右,学生保送和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震局地质力学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Canada Fanshawe College等多家知名院所的硕士研究生。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省市地矿、地震、国土、城建、环保、化工、交通、建材、核工业、旅游、教育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专业技术工作等,根据博中bz网2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90%以上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

 

 






联系方式:

联系人:唐老师;联系方式:13688715283

博中bz网2地质学系网址:/yx/dzxx.htm

 

 

 

文章附件:  

Copyright © 2009 博中bz网2 - 博中国际娱bz95533School of Earth Sciences,Yunnan University  地址:博中bz网2呈贡校区,
   地球科学学院, 电话:0871-65033733,邮编:650500,Kunming 650500, China,ICP备案号:滇ICP备12004993号